元令芨的容色的确容易让人眼前一亮,可那位不说阅美无数,但也不至于随便看上一个容色不错的就起意带回宫里去吧……
“其实多半还是看在您的面上……”
元珉之手握重兵,那位要忌惮也是人之常情,偏偏他本要入宫的妹妹入不了宫,女儿年岁又那样小。
圣人寻不到牵制他的东西,寝食难安也是正常。
元家的族亲,虽说没有他的至亲那样有用,但多少也能扯上些关系。
总归只是宫中一个不高不低的位份,那位还是出得起的。
“这事我还是得与婵儿合计合计。”
这时她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爹娘与妻子,只想到了女儿,他甚至都没意识到,自己已是潜意识里将女儿当成了可以依靠的存在。
“此事也不急于一时,至少也需等今日之后。”
元珉之沉着脸点头。
皇帝在回宫之后,也不知是怎么想的,赐下了一份丰厚的添妆。
元珉之却是不喜反忧,只因办着喜事,他不好拉着脸,只好强自将情绪压了下去。
一直到了林仲山迎亲的队伍到了院门外,经了好一番的为难才算到接到了人。
待拜别了长辈族亲上了轿。
又元氏的族亲拦在了车前,又是一番为难,才让花轿出了门。
紧接着被抬出来的便是一抬接着一抬的嫁妆。
且不说那一件件的家具摆件,金银玉饰,最让人瞠目的还是后面那几台被彩纸包着的土坯,整整齐齐地码着。
“这卫国公府也太豪奢了些,坊间还有人说国公爷原是农户出身,可见传闻并不可信。”
“卫国公的嫡妻沈氏,原是前朝沈霁的孙女,沈家虽说被抄了家,可谁能知道他们是不是狡兔三窟,只需留下个一星半点,就够他们受用了。”
此时没人会想到贪墨之事,毕竟元珉之本也没当多久的官,原先又一直在外征战,即便想贪墨都寻不到机会。
故而还是沈氏的身世最值得说道。
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。
“听闻卫国公本是高昌县人氏,那里的上元村,家家都种着香蕈,那香蕈是多金贵的东西……想来本也有些家底的。”
上元村因为出了一个卫国公,又本是处于京畿之地,村里的事很快便被有心人查探到了。
坊间有此流言,倒也无人觉得奇怪。
“我方才数了数,嫁妆可有一百二十八抬,最后那几台的土坯,足有一百块。”
“若按照惯例,一块土坯就是一顷田地,一百块那不就是一百顷?那是五千亩田地啊……”
“听闻还有一顶鲛绡纱制的帐子……”
鲛绡纱虽说价值百金,可真正知情的人却是知道,这种料子是长期属于缺货状态的。
要买到这种料子,靠的不仅是钱财,还需有足够的人脉。
而能以鲛绡纱做嫁妆,那是极为长脸的事。
“你怕是没见到方才那新嫁娘出来时穿的那一身,那可真是好生叫人羡慕啊。”说话的是一个年轻的妇人,口中说着羡慕,语气却是泛着淡淡的酸意。
周围那些看热闹的妇人纷纷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般,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讨论。
“头上那顶金冠,整个京都怕是都无人能打造。”
元宝珠出门子时,是以扇遮面,那顶金冠便是这般入了人眼。
“还有脚上那么大两颗浑圆无暇的南珠,竟用来缀鞋面,真是暴殄天物啊。”
“这新嫁娘也不知行了几辈子的善,竟能有这样体面的时候……”
“听闻是卫国公妹妹呢,你说若是卫国公女儿出嫁,又会是如何的场面?”
“卫国公只得一嫡妻,连圣人赐的妾室都给拒了,那位嫡妻又只得了一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