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以恒与众人话别后,翻身上马,行动敏捷的朝京城外的军营出发,领兵前往北疆西受降城。
急行军半个多月后,温以恒队伍才终于到达西受降城,找到了西受降城都使,欲了解战事的前后情况,好定下营救苏风澜的策略。
温以恒本打算将西受降城为被困于燕然山的书房里带去军需物资,却意外得知,十日前又有新的信函发往京城。
原是因没有后备物资持续支援的苏风澜军队逐渐不支,大军中已经陆续有冻死冻伤、饿极饿死的将士数百余人。
苏风澜带领的这支八千人奇行军原先被困于山谷,即便后来以智逃脱困境,也只剩下四千人,最后又碰上了单于克然率领的六千人精英骑兵,遥遥对峙于燕然山。
大军连续被困,而之前向去信申请的朝廷支援,迫于路途遥远的原因尚未到达,是以这一支三千余人骑兵渐有颓然之势,但苏风澜坚持等待温以恒的援军到来。
苏风澜军队正与单于克然的军队僵持不下时,单于克然派了信使给苏风澜送来了条约,答应撤军,以求平等谈判,希望能与大胤朝不计前嫌、友好结盟。
温以恒听完立即蹙眉,严肃道:“新信函是十日之前发去京城,我们竟然与送信的信差错过了…新发去京城的信函内容,是单于克然送来的条约,还是向朝廷汇报当前军情?”
都使瞟了眼温以恒的神色,踟蹰道:“两者兼有,信函内容是汇报当前的军情,更把条约的内容一模一样誊抄后一起送往京城。”
“苏将军是否签了条约?”温以恒神色越来越严肃。
“这…苏将军迫于当时形式,为了保全剩余的将士们,只是口头答应了那信使,说是愿意与单于克然结盟,但目前尚未签订纸质的条约。”
温以恒见目前局势尚可以挽回,稍微松了口气,坚定道:“如果尚未签订纸质条约,只有苏将军的口头答应,到最后我们可以不认这个盟约,继续把单于克然的军队击退。”
“国有已困之形,人有不困之志。君民效死,与城俱碎,这种城下之盟决不能签。”温以恒一向是不支持在战场上轻易与敌国签订和平条约之人。
都使仍旧对此计划有隐隐的担忧:“可即便我们不认,但条约若送到京城被圣上看到,只怕也会龙颜大怒,届时天威降临,边境可能又要乱了。”
温以恒当即下令:“都使,你立刻派人出城,尽量把送新信函的信使追回,决不能让圣上看到这封条约,否则苏将军可能会人头不保。”
都使闻言立即出去找人,温以恒对副将吩咐道:“今晚我们先就地安置,等明日中午大军用过午膳,我们即可出发,率军前往燕然山,接应苏将军。”
温以恒的计划想得很好,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愿。
眼看着即将过年,无法归乡过节的士兵们想念家乡的亲人,而边疆战事陷于困顿的局面,因而士气略有低落。
温以恒不得不花了两日的时间,前前后后共进行了五次的士气鼓动,才终于使得心不在焉的士兵们找回了士气。
比原计划整整耽搁了两日,温以恒才能率领重整旗鼓的大军前往燕然山。
率军出城后,温以恒先是带领军队在燕然山南侧的满夷谷安营扎寨,筑垒抗拒。再趁着夜色带领小队三千人精英绕过燕然山后方,顺利掩护苏风澜及其千人军队安全回到满夷谷。
在满夷谷与追击至此的单于克然军队相持了一日后,温以恒提出让苏风澜回西受降城。
满脸风霜的苏风澜对此提出了顾虑:“若老夫带领将士离开,单于克然岂不是会怀疑老夫毁约暗逃,届时怒而发兵攻打我们?你在这只留下一千名军士,情况可能会更加危险。”
苏风澜不由得思考,自己是否看错了人,他这次请温以恒来前线支援,是否做了一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