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三章 天时地利(2 / 3)

防,且火势不可控,犹如夷陵之战刘备之败。不过我们如今所出苏金国境戈壁居多,少有临建作战,所以不足为惧。”

“不错…那陈仓之战,曹真之败是为何?”温以恒知苏九冬酷爱读书,如见随军参战后更是兵书医书不间断换着读,犹如吴下阿蒙刻苦用功,不由得赞许有加。

苏九冬依旧应对得毫无阻碍:“皆因天时相助。若对梅雨季节,不可屯兵与地势低洼之处,否则军粮易霉,军械易腐。是以射火而重炉也无济于事。”

“再提原先我们在盐驮河停军驻扎一事,是否也是高枕无忧?”其实温以恒有意这样问,其实也是变相的提前复盘本次北征苏金国的战事了。

苏九冬对答如流:“于河边安营扎寨,那便是与地利有关了。当时虽然没有苏金军前来渡河进攻或偷袭,但确实仍有风险所在。”600

“从水淹徐州的吕布之败,及水淹七军的于禁之败可知,不应大量屯兵于河流下游急弯处,否则上游毁坝造洪,则营地寨帐易毁。”

温以恒见苏九冬侃侃而谈,一副从容不迫的模样,更是珍惜的握紧苏九冬的小手,忍不住补充道:

“立营应选高地,可居高临下,对弓箭弩箭有利,方可势如破竹。定军山下摆战场,刀劈夏侯阵前亡。夏侯渊为备所袭,战死于定军山,遂致曹魏定军山阵地丢失,可见一斑。”

苏九冬不由得小小惊呼:“原来夏侯渊喋血定军山,竟是由于地势的原因么?”

温以恒笑道:“怎么?你有别的看法?”

苏九冬认真道:“我原先只当是当时刘举倾国之力,对汉中志在必得,而夏侯渊虽强硬,但曹军在夏侯渊殒没前,并未有增援部队和战争物资靠近汉中,所以才会使得夏侯渊失败。”

“战败有许多因素,你我的判断皆是其中原因,因此也不算错…你肯认真静气钻研兵书,甚至还看了《三国志》,实在难能可贵…我的夫人就是那么聪明厉害,还招人疼~”

古代女子都是念的《女戒》居多,看《孙子兵法》《孙膑兵法》一类的兵书少之又少,更遑论比之兵书略显冷门的《三国志》了。

温以恒又忍不住戳了戳苏九冬小脸蛋,她的皮肤实在是细化柔嫩,叫人忍不住想一摸再摸。

温以恒再下一城:“如今我们在巴雅城外,等同于被困沙漠戈壁,是否有可回寰的地步?”

苏九冬从容不迫道:“窃以为不应屯兵于孤山上,不可远离水源,否则大军被围则无法死守。”

“马谡舍弃水源,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,致使街亭丢失。令诸葛亮失去重要据点,进退无据,无法再战。”

“我们如今被困戈壁,附近水源只有石茶河,何尝不等同于另一种形式的孤山。”温以恒不由得感叹此次深入敌国进攻苏金国首都巴雅城,实在是冒险之举。

苏九冬分析道:“昨日我们偶遇敌军埋伏的弓箭手,也是人数不占优,故选地势狭小之处对战,减少交锋面积。”

“如今回到军营,这三十三万人比之巴雅城的六万人马实在繁多占优,故而选择多面夹击最合适。”苏九冬不知温以恒为何要选择撤军退兵,仅仅只为发表自己的见解。

“其实如果我们不选择撤军的话,仅仅从人数占优判断,苏金军与我们胤军数量相差悬殊我们完全可以将巴雅城围住,围而不攻,断其水粮,迫其投降,或围点打援,扩大战果等…”

“多面夹击么…”温以恒脑袋里灵光一闪,复又紧紧搂住苏九冬,惊喜道:“一语惊醒梦中人,夫人果然是我的贤内助!”

苏九冬不知温以恒想到了什么事情,竟能让他如此惊喜,也随他紧紧搂着,感受着彼此的体温。

未时正,达兰台早已等候在巴雅城的五里亭内,而作为胤军代表的受降使司马为邺则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