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沂之思考了很久。
他心中盘旋着许多问题,希望能得到解答,却又隐隐觉得,若是自己琢磨明白,或许收获更大。
斟酌到最后,他竟说了一句看似不怎么相干的话:“方才,樊大人带弟子去了食堂。”
殷姮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,无奈地摇了摇头:“这个樊辰。”
卫沂之见殷姮瞧上去没有生气的样子,便问出了他目前认为最重要,也最不解的问题:“弟子想知道,国巫大人为何这么做?”
他之所以这么问,关键就在于“身份”二字。
一道菜做好了,上位者在没动筷子的时候,分一部分给下位者,这是对“公卿、士大夫”的恩宠。
倘若上位者动了筷子,哪怕只吃了一口,也绝不能再赠给公卿。
赏赐剩菜给公卿,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莫大的羞辱——我可不是你家奴仆,你居然拿吃剩的东西给我?
性格刚烈一点的,估计就要自杀捍卫尊严;脾气再暴虐一点的,直接带把刀进宫,面见君王的时候,白刀子进,红刀子出,也不是没有。
曾有一位祝王疼爱女儿,吃到一条珍贵的鱼,觉得滋味特别好,自己舍不得吃完,将剩了一半的鱼送去给女儿尝尝,那位公主非但没有感激涕零,反而立刻拔刀自杀。
祝王闻讯,十分后悔,认为自己举止失当,将女儿当成奴仆对待,损害了她的尊严。
为了让女儿泉下不至于只和奴仆为伴,这位祝王诱杀了几千国人,为女儿殉葬。
正因为世俗规矩如此,殷姮的所作所为,才令卫沂之迷惑。
他方才已经从樊辰嘴里问出来,昭国的眷族分三种,一种是墨家贤达们;一种是少府工匠;最后一种是上林苑中的王室私奴。
而坐在墨家学子们后面考试的眷族,基本上都是城旦、罪犯。
国巫大人通过考试,将他们从眷族中选拔出来,进入中天台,让墨家人和工匠们给这些眷族上课,出题,并制定了严格的考试规则。
而她自己则带着最顶尖的一批墨家大能和少府工匠修路去了。
这就是殷姮为什么这两年如此辛苦,需要保证所有人安全的原因——她带去的人,本身就是昭国工科素质最高的一批人了。
在这个许多学问和手艺都是父传子,子传孙,世世代代,家族内部口耳相传的时代。哪怕折损任何一个顶级工匠,损失都不可估量。
只不过,在世人眼里,墨家学子,勉强还能算个人,工匠这等连姓氏都没有,就比野人好一点的氓隶算是什么东西?
国巫大人对工匠如此宽厚,究竟是因为中天台的眷族,本来就是被昭国当成预备官员培养,所以国巫大人才以对待士大夫的礼节来行事;
还是国巫大人觉得,“巫”和“眷族”,都该得到普通人之上的待遇?
“巫”堪比卿,“眷族”分三六九等,依次类比大夫、士、庶人和奴仆?
卫沂之的困惑为何,殷姮能够猜到。
作为世家公子,卫沂之能问出这个问题,已经是非常不在意身份之别,十分能接受新事物,思维无比开阔了。
换做古板守旧的人,只会觉得她在胡闹。
事实上,她对眷族们如此,别说他人,就连眷族内部,也是猜测颇多,诚惶诚恐者有之,认为从今往后要一步登天,成为崭新特权阶级的也有之。
但殷姮从来没解释过。
面对弟子发自内心的询问,殷姮微微一笑:“如果我说,我只是无法接受自己锦衣玉食,与我一起工作的人却在吃糠咽菜,想要沾一点荤腥,还要吃我的剩菜呢?”
看似调侃的一句话,卫沂之却隐隐感觉到,殷姮的想法,并非他先前推测的任何一种。
漫长的沉默后,他才问:“若是修建河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