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国位于中原腹地,文化和商业都很发达,家庭式小手工作坊层出不穷。只愁商品不够多,从来没卖不掉的道理。
经商当然比种田挣钱多,所以家家户户只要有条件,都要兼职做买卖,门槛最低、普及率最高的,当然是织造、刺绣。
毕竟,普通老百姓,想当奴隶贩子,或者买卖金银珠玉,粮食牲畜,也没那么大的资本。
所以,郑国的女性往往很晚出嫁,而且聘礼冠绝天下。
娘家希望留她们在家,纺纱织布,制衣刺绣,一直为自家赚钱。除非男方能一次性拿出极高的聘礼,女方家里才会放人;
同理,夫家很希望快点娶女人进门,家里又多一个赚钱的劳动力,故他们愿意咬牙付出巨额聘礼,认为只要多压榨女子,这钱总能赚得回来。
但对女子来说,无论夫家还是娘家,都和火坑差不多。无非就是需要她们拼命工作,熬到眼睛瞎了就没人管罢了。
年年辛苦,为人作嫁,凭什么?
由于郑国经济发达,许多国人家中颇为富裕,女人又是重要的劳动力,伙食上就不会苛待。
加上天天在家里做针线,不需要日晒雨淋,皮肤相对白皙。
这就导致郑国美女数量,也是天下之冠。
许多小富人家,生了个女儿,如获至宝,悉心养大,以攀附权贵。
为人姬妾,命运不由自主,被转收送人的,被弄死的,比比皆是。等到家主一死,被赶出来的也有很多。
她们习惯了金丝雀的生活,没办法养活自己,就只能去做皮肉生意。
这又带活了郑国的私妓行业。
很多女人一看,我辛辛苦苦织布刺绣,一个月赚的钱还不如隔壁谁谁谁接个客人?那女人还没我长得好看呢,凭什么她穿金戴银,我荆钗布裙?
当然有人安贫乐道,继续用双手赚钱,却也有人为了金玉,误入歧途。
但更讽刺的地方来了。
辛苦赚钱的人,一辈子也就平平淡淡地这么过了。
很多出卖自己的女人,却凭青春美貌上位,比如郑国娼后,先当娼妓,再当宗室的小妾,最后当大王的妃嫔,乃至王后。
或者,她们在年轻的时候,通过皮肉生意赚到一大笔钱,从而买了田买了地买了作坊,然后洗白从良,正正经经开始经商了,对外都宣称自己是“寡妇”。
年近三十的女人,风韵犹存,有钱有田,有宅有仆,大把年轻的男人愿意入赘,多养几个面首也不是没可能。
还有些美女,哪怕下过海,也有小商人愿意娶。
毕竟,以他们的社会地位,能碰到的最顶尖美女,基本上就是权贵家被赶出来的姬妾,还有娼妓了。
不娶良家女子,非要娶妓女,当然不是贪恋美色,而是为了多生几个漂亮女儿,用来攀附贵人。
李家便是如此。
像李家这样的投机客,比比皆是,李家不过混得最好罢了。
虽然落到这行的女子,命运悲惨的占大多数,可人都是这样,只看见贼吃肉,看不见贼挨打。
看到人家风光,总有女人(包括他们的家庭)会心动,加入这一行。时间一长,国家的风气都坏掉了。
这是女人的错吗?当然不全是。
荀慎游历郑国的时候,就专门写文章抨击过郑国,说这个国家,男人娶不上媳妇,却不思奋斗,整天想着去当小白脸或者赘婿,然后熬死妻子,占据对方的财产,再娶年轻女子;女人不安安心心在家相夫教子,针凿女红,认为刺文绣不如倚市门,哪里有眼看?
他认为郑国的风气都被商人带坏了,弄得全国上下笑贫不笑娼,唯利是图,根本就不管道德品质。
郑国王公贵族们收了商人的钱,对这等情景不闻不问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