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求学江府(7 / 8)

督抚天下 米洛店长 11007 字 2021-01-21

忠公入手。元儿既已近十岁,书也看得不少,有根底了,便也可看《资治通鉴》了。”阮元深知父亲教导,乃循序渐进之义,对自己大有裨益,于是一一听从。之后便自欧阳修《纵囚论》、苏轼《代张方平谏用兵书》学起。阮承信也挑《通鉴》中精彩部分,教阮元习读。

不觉又是一年过去,阮元对散文、历史典故,又有了不少了解。一日在家中闲来无事,翻看祖父遗留书籍,竟意外找到几册朝廷钦定的《数理精蕴》,这书本是康熙朝后期,朝廷集中算学名家,经十年修订而成之作。于康熙之前中西算学,一一备览。阮玉堂遗下这部,已然散佚数册,可仍有不少留存。于是阮元便缠着父亲,让他再教自己一些算学之法。阮承信于算学虽不算精通,但解释基本术语,却也不难。阮元看着看着,对于算学也多了不少了解。

在一册《数理精蕴》的背后,阮元意外发现了几个字,乃是“上报皇恩,下安黎庶”,看起来墨色干枯,字迹瘦劲,当是阮玉堂手书。他看着正好对仗,也与自己在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中所见仁政之语暗合,便暗暗记下了。只是这个时候,阮元还不理解这八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。

这日焦循又来做客,请他去北湖玩上几日,想着平日仍有时间和焦循交流,无碍学业,阮元便也去了。

闲来无事,两人便经常到焦循住的黄珏桥一带玩捉迷藏,焦循自以为年长阮元一岁,体力应该更好,躲起来也应该更及时。谁知连续数次,焦循都被阮元准确找到,相反轮到焦循来捉人,阮元却经常躲得不知去向。

这一日焦循躲在草丛里,本以为草丛深处阮元已找不到了,可没过多久,还是被阮元揪出。心中颇为不满,便问道“我说小夫子呀,你这是长了千里眼顺风耳吗?怎么你每次找我,都那么快,再这样我不陪你玩了。”

阮元笑道“姐夫别取笑我了,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,不过爹爹教过我,兵法第一要看的便是地势,这地势分九种,各有各的特点……譬如我们这里,平地居多,姐夫虽然藏到草丛里面,可姐夫没见那湖边有棵树吗?那树又不小,爬上去看一看,也就知道了。”

焦循这才恍然大悟,笑道“平日还觉得你老实呢,现在想想,心眼比谁都多。”作势要打阮元,阮元忙接住,道“姐夫才是骗人不脸红呢,你说北湖捕鱼的最多,可我看了,也没几个人在这周围。”

焦循道“其实这一带人本不少的,只是现在不是捕鱼的季节。我前年看过这边捕鱼捕蟹,好多人呢!而且有各种办法,捕鱼的有用笼子的、用网的,还有用索子往湖里一围,鱼不愿碰索子,都往里面游,然后便一网打尽了。”

“还有捕蟹,其实捕蟹并不难,蟹肥的季节到湖边看看,有没有蟹挖的小洞,顺着洞抓,一下子就能抓到好多呢!还有人在竹竿上放着饵,蟹好像最喜欢竹竿这样的东西,都一个个上来爬,抓起来一点都不费事。”焦循说着说着,也便忘了和阮元那点“仇恨”,只顾着讲故事了。

“姐夫,那边那个小庙是什么?”阮元忽然指着边上一座庙问道。

“那个呀,是东岳庙。”焦循道“说起东岳庙,故事可多了,前些年据说呀,有个生员,也就是秀才,去江宁府赶考,半路经过那东岳庙。忽然听得里面传出哭声,过去一看,见是个年轻女子,说是逃荒而来,已好几天没吃东西了。秀才心好,便分了些干粮给那女子,他又会钓鱼,便到北湖里面,捕了一尾鱼回来烤给姑娘。姑娘便说‘先生大恩大德,妾无以为报,只告诉先生此番去赶考,必能中式。’”

“秀才听了,也便一笑了之。咱这江南,生员众多,中举最是艰难,此番他去省城,倒也没抱多大希望。可这日梦里,却眼见自己坐在考场之上,卷子里三道考题,写得清清楚楚,他也不知为何,下笔之时,如有神助,不一会儿三场试便已完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