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八章 缘故(1 / 2)

“行了,些许小事,顺手为之,何故小儿姿态,我不过是恰逢其会,徐家小子的事情,你自己去安排吧。”

海文仁见盛长槐喋喋不休,有些不耐烦,这么晚了,他专程生生等人走完了,才去而复返,一个徐长卿的事情,用不着如此,当然是有其他事情。

盛长槐稍一思索,便明白海文仁定是还有其他事情,专捡没人的时候,定然不想叫别人知道,连忙将海文仁请到座位上,今日明月楼的酒宴文会,处理杂事的是方掌柜的儿子,又让他去楼下盯着,别让人上楼打扰。

海文仁暗暗点了点头,盛长槐这番举动,甚得他心,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,盛长槐从他去而复返能领悟到这一层,至少以后这种事情,他就不用担心了。

“孟英以为,为何前段时间你韩师兄登门肯请卢尚书担任《论道》主编,今日我又千方百计的把卢尚书请过来,所谓何事。”

盛长槐当然明白,再次给海文仁道谢。

“多谢师兄们厚爱,自然是因为长槐即将科考,为长槐扬名而来。”

海文仁笑着摇了摇头,哪有这么简单。

“若仅仅是为你扬名,别说你韩师兄身份尊贵,又在年轻士子中颇有威望,为你扬名轻轻松松,又刻苦大费周章假借卢尚书之口,还落卢尚书一个人情,这自古以来,人情债是最难还的。”

盛长槐有些糊涂,若不是为了此事,又是为了什么,海文仁倒也没卖关子,直接把原因说了出来。

“杨师这辈子就收了你一个弟子,我们当年虽然有幸得杨师指导,但并非出自他门下,杨师这辈子,文采斐然,在为文坛地位特殊,虽然诗词独步天下,但质疑他的声音却不在少数,只有你,也只能是你,作为杨师的衣钵传人,能够为他张目。”

盛长槐点了点头,之所以海家,韩驸马都这样不遗余力的帮他,都是因为杨无端的缘故,要不然,同样是文采斐然的苏仙,盛长槐自认为是比不上的,也不见韩驸马对他有多少关照。

“杨师已然不在,作为他的弟子,若是你能在文坛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,师徒一脉相承,杨师所注视的古籍,只是第一步,若是三味书屋能惠及天下,不限于汴京一地,那么杨师的理论便能传遍天下,杨师这一善举,或可青史留名。《左传》有言,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杨师此举功德无量。”

说完,海文仁笑了笑,继续说道。

“想不到的是,你今日竟然会给我们这样一个大大的惊喜,真是惭愧,杨师学问大成,我等竟然不能在他身旁耳提面命,聆听教诲,早知如此,我当年应该早早辞官,在杨师身旁侍奉几年,或许能有所得。”

之前盛长槐虽然将后世王阳明的理论硬是张冠李戴,借杨无端之口说出,海文仁等人还以为,盛长槐在杨无端身边学习太短,当年年纪太小,所以只记了个皮毛,刚才卢尚书走后,韩驸马和海文仁多有询问,盛长槐短时间哪里能想起多少王阳明的理论,所以海文仁才有这样的遗憾。

盛长槐听到海文仁后悔不已,自己是知道今日这事是怎么回事,本就是子虚乌有,不过他也有解决方案。

“师兄不必担心,长槐虽然仅学了一些皮毛,但也在恩师面前学习一段时间,恩师之言,还是能记得点点滴滴的,等我一段时日,我将恩师理论一一抄录,到时候,再请诸位师兄完善补充,名字我都想好了,就叫做《传习录》,您看如何。”

海文仁这才不在纠结,附和的点了点头。

“也只能如此了,你文礼师兄和你文智师兄几人在翰林院做事,你整理好之后,交给他们处理,杨师前些年曾经以书信指导过许多后辈读书人,或许在书信中,能找出一些杨师理论,只恨杨师去世太早,在给他几年,当可立地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