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州?”鞠运问道。
“大人有所不知。这如今啊,晋室失中原,侨居于此的中原世族为不忘故土,都不改中原籍贯,为了和中原徐州以示区别,就叫南徐州。此中之地,除了南徐州,还有南青州、南冀州、南幽州。”这船家撑着船渐渐往京口码头上驶去。
“不错,我辈族人中,南渡不少,原本和他们也有书信往来,表中有收复中原之意。现如今后辈子侄中来信的少了。”刘翔看到眼前之境无限感慨,永嘉之乱后,道路隔绝,想不到今生还能复到晋地啊。
“大人,我看啊,这中原世族安于此地,此间风景宜人,山川秀美,更兼水运之便,这中原侨民啊,怕是不想回去了。”副使鞠运在一旁劝道。
“若能北固,江山永固,怕中原之地,晋室再也回不去了。”刘翔望着这山感慨万千。
“大人前面就上岸了。”这岸边的码头已经出现在刘翔和鞠运面前,只听到撑船之人喊道,“辽东使船靠岸咯…”
东南形胜之地,富贵温柔之乡,莫不如此。
这建康城乃晋室南渡之都城,江南第一大都会,古称金陵。因秦始皇南巡到此,随行方士望之有王气,恐出天子,始皇开秦淮河,以泄王气,更以茅草填之,故而贱称其为秣陵。
奈何此地虎踞龙盘,更兼钟山,长江之固,诸葛孔明有云:“秣陵地形,钟山龙蟠,石头虎踞,此帝王之宅。”
燕使刘翔和副使鞠运从京口下船,走陆路。时值三月,这江南的春风格外的旖旎,比之北国更是和煦宜人。
鞠运不觉沉醉,对刘翔道:“刘长史,这边如此盛景,比之燕国可胜百倍。”
刘翔看了此中美景,却未欣喜,缓缓道:“可怜这大好河山,晋室能守便守之。这中原之地已尽没狄手,若不政修清明,再好的风景也就徒陷江北夷狄之手中了。”
出发之前,刘翔已具手书给妹夫,那晋国朝堂已知燕使将至,遂命晋国各州县官吏,俱在路旁迎接燕国使团,沿途所备食宿,马匹均一应俱全,无不彰显晋国富足。
鞠运赞道:“到底是中原衣冠南渡,这晋室还是有风度的。”
刘翔却摇摇头,说道:“晋室虽已在江南重整朝纲,但我见之,其国中世人皆清谈好玄。你看着大好春色,应是农忙时节,可田中荒芜处甚多。”这队燕使行至再官道上,所见皆是北来的流民,三三两两行走在路旁。这大好的田地却被先来的世族大家圈占,无法耕种。
鞠运回道:“刘长史,见微知著,下官佩服。然这晋室毕竟占着江南半壁,北图中原或不可行,犹能自保。”
“强弱异势,攻守转换,岂非片刻之间,我们虽为汉人,犹崇晋室。但汝见燕国,君臣上下一心,各族能人竞相延拦。我燕主虽名为戎狄,然其气度雅量,已非司马家可比。若此情形经年累月,恕难意料。”
“刘长史,何须多虑,今次只为燕主求的燕王封号即可,余者,尽皆天命。”料是那鞠运已被这美景沉醉,余者皆不顾了。
不多时两人连带使团,已到建康,众人弃马登船,沿秦淮河南下,只见河两岸,亭台楼阁高耸,酒肆茶楼鳞次栉比,沿街商贩竞相叫卖,那岸边南北往来之马车鱼贯而入,行人摩肩接踵。
虽说成帝初年,有苏峻、祖约为乱于江淮,胡寇又大至,但经过数年的恢复,又是一派繁荣之景。加之百姓南渡者甚多,这建康城啊,想不繁盛都难。鞠运世居北方,此间之景从未见过,不由得到处回头张望。
船过水门,已到建康内城,在一处开阔码头处,只见驿馆司丞和诸葛恢已经在此等候多时。
“兄在北境苦寒之地多日,路途艰险,殊为不易,弟为之接引,请……”言罢,诸葛恢领众人到驿馆歇息。
晚间,诸葛恢因明日朝见之事,到驿馆约见刘翔,两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