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章 大封神 小传承(2 / 4)

写字的姿势挺可爱,像一个小树袋熊。

可是没想到,他之后居然真的一笔一划地写出了“欧阳通”三个字,乍一看还真挺有模有样的。

这三个字可都不好写,你们试一下就知道了。他写的前面两个字能看出来是他爹标准的楷书笔法,他们家里的门牌啊,灯笼上都能看得见的,所以那个欧的最后一捺也是反捺,右边像是一个奔跑的小人儿。后面一个“通”字我看着有点奇怪,总感觉有点隶,右边最上方的一横还只写了一半,不知是什么意思。

他爹看他写完却是兴奋,一下子将他抱起来问道:“这是你娘教你写的?”

娃点点头。

“‘欧阳’二字楷法还蛮清晰的,这个‘通’字是从哪学来的?”我问道。

“是‘开元通宝’上的‘通’字。”我兄弟解释道:“想是她娘指给他认的吧,他凭着记忆写居然还能写得五六分像。”

“这么小的年纪,不容易。”我拿起娃写的纸,又细看了看,感叹道:“你这夫人教儿子还真有一套,我看比你强。过两年他写的我估计也能拿去送人了。”

我兄弟又露出了那种笑容,只要我一提徐氏这个小丫头,他从不接话,只是这种宠溺的小微笑。

也不知是这娃自己本身就有天赋呢,还是徐氏“鸡娃”的法子得当。但我更倾向于是这两者的结合。我兄弟本来也没指望这小儿子能有什么作为,但自从发现他还真的有那么一点天分之后,便也愿意培养培养,后来还专门给他写了一篇行书的《千字文》。

《千字文》这个文章,就特别适合书法创作和练字,因为文章里面的一千个字都不重复,历史上很多书家都写过。最有名的就是智永那个老和尚,写了无数个。

之后过了一两年,我兄弟为化度寺书丹了一篇碑文,重阳之时,我们这些弘文馆老头们正好想出门散散心,便约去了化度寺。

这个寺庙是在长安西北边,大概一百五十里路,秋日里路上皆是美景古刹,一路休闲游过去,好不惬意。

很难得的是大忙人虞世南也抽出了时间,褚亮与褚遂良也一同前往,而我兄弟第一次带上了自己的这个儿子,此时他有五六岁大了。

由于七十以上的老头子们众多,我思来想去把我两个孙子叫上当跟班儿比较保险,这俩二十多岁正年轻,跑前跑后使唤使唤也好。

然后就遇上了尴尬事儿,他们二人是不是得叫我那兄弟的儿子“堂伯父”。第一次当着面勉强叫出来还拜了拜的时候,可把那娃吓了一大跳,直往他爹身后躲。好在我们也没人在意这事儿,没过一会儿,“堂伯”就变成了“嘿,那小孩儿。”

这一路上瞎玩,虞世南又开始教我孙子们大道理,把他们都说得五体投地;褚遂良自己做的便当居然质量极高,我居然不知道他是这样一个厨男,这些事情我也不多说了。

就说说那化度寺立的新碑吧。

它刚刚刻好,就立在寺院的西北角没几天。

这个碑的全名叫做《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》,是当时化度寺一位有名望的禅师去世之后,专门立的碑,详细介绍这个化度寺历史变迁的一篇碑文。由李百药撰文,我兄弟书丹的。

虞世南、褚遂良和我兄弟便立在碑前细看,指指点点,我又不懂,便抱起这little侄子说叔叔带你玩别的去,结果这小娃又怯生生地说,叔叔,我能和他们一起看吗?

得咧,我只得将他又放了回去,他也跑到这群人中间,背着手跟个小大人一样,也不知在那碑上看什么。我也只得跟着凑上去看。

“信本此书,倒是温润之气比以往多了不少。”虞世南道:“想是为佛所书,所以心中平静?”

“和虞老师学的啊,君子藏器,内秀为佳。”我兄弟道。

“欧老师此言,虞世南